UC创始人何小鹏:团队越小就越快

  做UC之前,我们的一个team是50个人,管理完全乱了,非常差。一年从40人上升到60人,入职过上百人又大量流失,大家都做不了这个模式,而且非常累。当时我在两个月里熬了6个通宵,周末没有一天休息,累到如此地步,但效果却很差。这是我当初管理上的一个问题:用高强度的压力只能做出一个低质量、高流动的团队。UC实际上有2000多人,但光做浏览器就有1000多人,所以我们已经感觉到管理的压力。

  第二个门槛是收入的增长。收入从0到1块钱的变化是一个门槛,从1块到1万块钱又是一个门槛,然后就开始变成年收入了。在中国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,1亿元是一个槛,3亿元又是一个槛,10亿元也是一个槛。幸运的是,这些收入槛我们都通过得比较轻松。但如果管理门槛做不好,很多公司做到一定程度就做不动了。再往上就是政治斗争、效率低下、组织臃肿……现在网易、阿里、360都这样,只能尽量把团队做小。从我们的角度,要做平台型的公司的确需要很多人,但如何让这些人更快?

  我们以前干过一件错误的事,我们想做一些基础建设,认为这么大的公司应该是一个平台,建完了给各个平台使用。这个想法从某种角度是错的。因为一个平台的建设要满足这么多平台的需求,时间上跟它们都不匹配。

  平台部门喜欢强调:“我是一个平台,所以我要统一考虑,能够满足多个业务的需求。”但结果往往是最后把多个业务的需求都给耽误了,因为他所说的统一考虑是以自己的角度考虑,根本不是从如何把这个事情做成的角度考虑,这样方向就不同。做了5件事情,只做成了2件,有3件是白做了。这个时候把这个平台丢给5个团队分头去做,就算只有一个平台做出来,另外4个都挂了,我的公司还是建了一个平台起来,还是靠这一个去支撑所有业务。在业务单元,大公司甚至几百人的团队,都应该是分得越小越好。越小的团队边界越清楚,负责人不会跟其他人为职责争吵。他们可能会漏掉一些东西,但是在深度里会做得特别专。当专业分工越细,到处是平台的研发、测试、用户体验,最后每条垂直的业务线在平台上都可能成一个主业务。说白了,就是CEO亲自带队或者大家都靠它赚钱。

  “快文化”就是让团队越来越精简、人员越来越强,做的事情越来越单一,不要搞那么多平台化。因为公司做很多事情,最后这个败了还有别的成了,就像风险投资,投10个成1个,你就已经很牛叉了。中型公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。在管理上、业务模式上如果做不到顶、做不到根的话,将来跟其他团队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差。

  何小鹏的创业观

  不要忽视资本的力量

  我是从做企业市场转型创业的,我们就定了条铁律:不做企业市场。当年我们有一个错误的想法,老觉得自己很强。后来坚持到2006 年年底没钱了,结果与中国移动做了一单,之后又把它卖给其他合作伙伴,这才转到UC。所以资本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。

  在一个变革中,最开始冲出来的大部分会变成先烈

  现在处于移动互联网变革的中段,很多人试过App、试过在微信平台上做些事情,结果发现实际上很难。所以大家一定会探索些新的东西,包括现在的穿戴式、O2O、移动企业化、手机上跨平台游戏、超重度游戏,会不断有人尝试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.jpg

更多精彩内容,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!

1 2 3

相关热词搜索: UC创始人 何小鹏

上一篇:华为的秘密: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?
下一篇:市场力量和管制研究让梯若尔独揽诺奖

  • 谋略网 (www.moulue.com.cn) 版权所有 © 2013-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 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
   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之,本站将予删除处理!谢谢!
    QQ:76805046 Q群:29847517 VIP群: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,传播正义能量! 常年法律顾问:刘志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