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谋之无权胜有权

权谋之权,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相对谋略而言,权是方法,不是目的。不管是有权还是无权,胜利才是最终目的。而有时候,无权也能胜有权。因为权是无形的,本是万物所化。权可以谋物,但物更能化权。所以,能得万物者,虽无权也能胜有权了。

0Kn67ZakgF.jpeg

1.因利制权法

谋略谋求的是利益,权谋也不例外。权谋无论怎样变化,大多都离不开利益这个核心。掌握了某些关键的利益因素,就可以操控权谋的相关动向。大家都知道,金钱虽然是无权的,但是可以买通和驱使权力。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毕竟只是少数,而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被利益驱使的。

2.借势用权法

权怕架空,谋怕失势。权谋如果失势,就只剩一个空架子了。因为权谋依仗势力,所以借势就可以用权。时势造英雄,英雄也可以借势、造势和用势。姜子牙就是借助当时天下的形势,引姬昌来渭水寻钓客的。赵匡胤的“黄袍加身”和“杯酒释兵权”,都是借势用权法。吕布的“辕门射戟”,其实也是借势用权。

3.拘人限权法

权是人使用的一种工具,代表了其人可以支配的力量。权谋是人制定的,也是为人服务的。拘其人,就可以限其权。要控制其权,也可以采取控制其人身自由的方式。此法的应用,在于抓住要害。古代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就是典型的拘人限权法。当然,也有宁死不屈者,但毕竟是少数。

4.以事役权法

以权谋事是常态,以事役权就是一种逆向应用。利用一些繁杂事务,捆绑其权,劳役其权,就可以逆向控制其权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虽集大权于一身,却也是劳碌一生。诸葛亮终因累死,而未能完成蜀国大业。实际应用中,要针对某人,就要不断地给其人制造事端,让其忙于应付,消耗其有生力量。

5.行文化权法

武将夺权,文人弄权。文可化人,亦可化权。文化的作用,不可低估。行文之变化,不输其权。韩非子的“儒以文乱法”,就是基于“行文化权”的认识。曹操的“割发代首”,曾国藩的“屡败屡战”,都是行文化权的例子。现代社会,既然有法律条文,为何还要律师?说白了,就是行文化权依然有用。

6.洗心革权法

人发挥了权的作用,人的意识赋予了权的谋略性。权的谋略动向不符合自身利益,就要试图改变它。要改变权谋动向,不妨从改变人的意识入手。通过“洗心”,就可以达到“革权”的作用。宋元时期的道士丘处机,给成吉思汗讲授道法,就是洗心革权的应用。因为人的资质差异,洗心革权的用意也有差别。愚人要促其愚,智者要启其智。

7.通权达变法

权谋即权变之谋,比拼的就是变化。若能洞悉变化,虽无权也能胜有权。权谋高手可以引导事物不断地变化,最终达成自己的预期效果。有些变化,别人可能不知道。权谋高手可以给别人讲解,阐明利害,让其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思考问题。伍子胥过昭关时,对守关官兵说:“平王抓捕我,是想得到我拥有的一颗夜明珠。而事实上,这颗夜明珠根本就不存在。你抓捕我,自然也得不到夜明珠。而平王就会怀疑是你私吞了夜明珠,这样你也会像我一样有生命危险。”守关官兵闻听此言,就偷偷放走了伍子胥。

8.权权相因法

权谋的变化,是互为因果的。变可以生变,权可以生权。利用权权相因法,就可以无中生有,让他人之权为我所用。“狐假虎威”中的狐狸,用的就是权权相因法。东汉末年,十常侍之首的张让有一管家事的监奴,很有权势。扶风人孟佗花重金结交监奴,却别无所求,只求监奴当众对他一拜。一拜可得千斤,监奴自然照办。众人见监奴拜见孟佗,以为其绝非常人。于是,就有很多人花重金前来巴结孟佗。孟佗就这样得到了大量钱物,且已远远超出了当初给监奴的钱。

学权谋就要学透彻,达到高深的境界,才能灵活应用。学个一知半解,不仅无益,可能还会害人害己。权谋的最高境界,应该是无权胜有权。别说你无权可用,须知万物皆可为我所用。当然,要达到无权胜有权的境界,除了各人资质,还须多下苦功夫。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权谋之事,也不可强求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.jpg

更多精彩内容,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!

相关热词搜索: 权谋 无权

上一篇:改革开放后的变化
下一篇:谋略家如何养脑

  • 谋略网 (www.moulue.com.cn) 版权所有 © 2013-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 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
   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之,本站将予删除处理!谢谢!
    QQ:76805046 Q群:29847517 VIP群: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,传播正义能量! 常年法律顾问:刘志勇